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340|回复: 0
收起左侧

集邮界著名的:J173“科学家”大错特错!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11-16 21: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J173“中国现在科学家(第二组)”邮票(以下简称“科学家”)发行于1990年10月10日,全套4枚,发行量为1814.15万套,邮局印刷配套全张为36.283万版,设计者杨谷昌、刘向平。此套邮票发行后不久,便有人指出在(4-3)20分“侯德榜”的制碱工艺示意图的原料标注有误,并且将二氧化碳(CO2)气罐错印成有机碳烯(CH2),还有在该票整版中第47枚位置上漏印“+”号......。此后,在众多集邮爱好者的不懈努力下,不断有新研究成果公诸于世。J173“科学家”邮票存在的多种错误引起全国集邮爱好者的浓厚兴趣,逐步形成了收藏、研究、投资该套邮票的群体。
   笔者也是对此套邮票颇感兴趣,并于近日去北京马甸邮市准备购买几版J173“科学家”版票研究一下,可是笔者寻遍马甸邮市里的每一个角落,能在市场里看到的J173“科学家”版票总和不到100版,而且,大部分版票品相都很差。而发行量三、四十万的03年小版张,任何一个品种在市场上都可以找到上千版的货源。笔者粗略计算了一下看过的这不足100版的J173“科学家”邮票,不通齿版票与通齿版票的比例大约为1:7,由此验证了一些资料上统计的不通齿版票与通齿版票为1:8的比例是有一定根据的。是什么原因使J173“科学家”版票如些之少呢?下面笔者来简单分析一下:
    1990年的全国新邮预定户是多少呢?邮人的普遍说法为1300万,还有人说为1500万。但依笔者分析这两个数字都不太准确,让我们用当年的邮票发行量来验证吧!1990年发行量最少的邮票是J170“李富春同志诞生九十周年”,发行量为1516.15万套。发行量最少的小全张为J172M“1990北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发行量为748.25万枚。当时全国大部分地方实行的是邮票和小型张可以分开预订,也就是说当年专门订邮票的预订户绝对不会超过1516.15万人,去除库存、出口、首日封、原地封、极限片消耗等等,所以,当年全国新邮预定户为1000万人更为准确。仅此一项就消耗掉J173“科学家”版票20万版,加上1990年该票发行以来总公司和各地集邮公司制作首日封、原地封、极限片、邮折、礼品册以及人们用于实寄通信所消耗的数量更是非常可观。特别是在1992年-1995年、1998年-2003年时间如此之长的邮市低迷期里,题材和设计都很一般的J173“科学家”邮票更是被大量消耗,许多邮商将该版票撕开,用邮票边纸捆成100张一捆,向集邮者和寄信者大量出售。就是现在您也经常可以在邮市上看到大量成捆和破版的J173“科学家”邮票。还有许多人将整版中左下角的缺“+”号四方连撕下出售或收藏。这就使J173“科学家”版票存世量更为稀少。而且最为珍贵的缺“+”号票恰恰就在左下角,导致出现软、硬折伤的比例很高,全品相的存世更是少的可怜。保守估计J173“科学家”缺“+”号四方连存世量约为3万个,版票存世量约为1.5万版,而不通齿版票的存世量恐怕不足2千版(全品相的存世量恐怕要打对折)。
   许多人把J173“科学家”邮票中(4-3)“侯德榜”缺“+”号邮票称之为“小蔡伦”,蔡伦错票是把其生年“公元?”错印成“公元前?”,多标一个“前”字,而“侯德榜”错票中则漏印了一个“+”号,同为一字之差,一多一少。从集邮专业分类讲,设计出错为错体,印刷出错为变体,两者都是设计出错,“蔡伦”错票是在修改印筒时整版50枚票漏刻下其中一枚而形成的错体,“侯德榜”则是因为核对疏忽造成整版邮票中第47枚位置上漏印一个“+”号成错。尽管原因不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每版都只有一枚错票。如此多的巧合,真乃神来之笔,天工之作。所以,把“侯德榜”错票称之为“小蔡伦”也是十分精妙的。
   纪92“公元前蔡伦”、纪20“伟大苏联”等错票国家早已承认,并在权威书刊上刊录、标示。那么关于J173“科学家”邮票的错误国家承认吗?笔者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由华夏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集邮百科知识》,并在第677页中“侯德榜”邮票条目后面看到书上标明“背景左下角的圆圈代表CO2罐,但误将CO2印成CH2,CH2是一种碳氢的化合物。在整版票第47号票位上,邮票图案右下部两排化学反应式,第一排化学反应式右边式中漏印了“+”号。最新彩色版《中国集邮大词典》第549页中解释“子模特征”时这样写到:“一个子模同另一个子模的细小差异。产生的原因,有的是在翻制子模时造成的;有的是在印制过程中,因版模磨损、损坏造成的多点、断笔、缺画、线条弯曲变形等。”在这段解释文字之后,附有“侯德榜”缺“+”号方连的图案。很明显,作者是以“侯德榜”缺“+”号为例佐证自己的观点。《中国集邮大词典》曾在“1999年北京世界邮票展览中获得集邮文献类最高奖。以上两部集邮专业文献从编辑、审稿、出版都是我国最具权威性的专家和出版社,其观点和内容是代表国家的,不容质疑。  
   目前J173“科学家”版票的价格十分低廉,以后会走到何种地步?笔者不在此做过多渲染,相信市场会给一个公正的评判!
   以上的分析是否正确,只是笔者凭着个人的邮识和经验来判断的。至于J173“科学家”缺“+”号四方连和版票存世量究竟是多少?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相关链接:
一、J173“科学家”邮票的错误种种
    1. 胶面印:在全套4枚邮票中,都出现过胶面印。其中以4-2张钰哲胶面印居多,4-3侯德榜次之,4-1林巧稚、4-4丁颖最为少见。
  2. 齿孔移位:4-1林巧稚票从邮局流出相当多的破版。有关人士分析:这并非邮局有意撕破,因为在破版中发现个别齿孔严重移位,可能是该票在打孔过程中因机械故障产生齿孔移位,检验出厂时撕去不合格的那一部分造成的。
  3. 拼音错误:4-2张钰哲邮票图案的左上方有一横行小字,即:张【(2051chang)。1928年11月22日冬,张钰哲发现一颗编号为1125的小行星,命名为“中华”号。这是中国人发现并命名的第一颗小行星。张钰哲在天文观测研究方面的成果,享誉国际天文界。国际科学界为了表示对张钰哲的敬意,1978年,《国际小行星通报》宣布:把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编号为2051的小行星命名为“zhang”(张)。这就是该枚邮票左上方一行小字的含义,但是却写成了”chang”(倡)。
  4. 刷色变异:在J173“科学家”全套4枚邮票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刷色变异,有的还相当明显。
二、 J173“科学家”(4-3)侯德榜一票出现的多处错误
    1. 化学符号印错:人物头像背景图案是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图,以示侯德榜先生对世界制碱工艺的额巨大贡献。流程图左下方的圆圈代表无机物二氧化碳(CO2)气罐,邮票上错印成有机碳烯(CH2)。
  2.把化学方程式写成化学反应式:在人物头像背景图案的下方标有两个化学方程式,第二个应该写做是“化学方程式”但邮票上错写成“化学反应式”。因为方程式中的“NaHCO3”(碳酸氢钠)前面已有系数2,表示这个化学方程式已经经过配平,其方程式符号“→”应该改为方程式符号“=”。邮票中化学方程式已配平但未用“=”而用了“→”符号,显然是犯了化学语言上的错误。
  3. 加热符号“△”标注错误:反映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必须把外界条件的符号正确表示出来。第二个方程式的条件是“煅烧”,应该把煅烧符号“△”标注改为“=”符号的上方,写在“→”下方是不对的。
  4. 漏标“↑”和“↓”符号:第一个方程式中因为碳酸氢钠在溶液中的额溶解度较小,是以晶体的形式析出,应作为沉淀看待,应标上“↓”符号;第二个方程式是碳酸氢钠在煅烧条件下分解,其产出物“CO2”和“H2O”均为气态,都应标上“↑”符号。这些符号在化学式中是不能缺少和省略的。
   以上几种错误是在每枚“侯德榜”邮票中都存在的,在此版邮票中还单独存在着两种与众不同的错误。
    1. 整版中第37枚邮票加粗线:在此版邮票第37号位置的一枚邮票的流程图连线中出现1mm长度的加粗线,其他49枚邮票该位置均没有此现象,有人称此枚邮票为小“错中错”侯德榜。
  2. 整版中第47枚邮票缺“+”号:第47枚邮票的第一个化学方程式中,生成“NaHCO3”和“NH4Cl”之间缺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符号,形成错中错(这个错误及加粗线票是其他48枚邮票所没有的)。和第37枚邮票的小“错中错”相比,有人把这枚缺“+”号侯德榜称做大“错中错”。
三、侯德榜错票系列的历史最高价格:
    四方连价格为500元/个,版票为800元/版,其中存世量更为稀少的不通齿版票价格为1200元/版。(转帖)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4-5-7 20:49 , Processed in 1.254803 second(s), 23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