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033|回复: 0
收起左侧

理智投资收藏古钱币有学问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717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3-6-11 18: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笔者收藏古钱曾有感言:货币和文字,与人为伴,古往今来,人人迷恋。本人一生嗜好集藏古币,每当遇见一枚稀少的古钱,总觉得与己有缘,机不可失,置之为快。闲暇之时,既查币典,又吟史志,其乐无穷。深感钱币收藏既是积聚货币,又是积聚文字,更是积聚钱币历史文化知识。收藏,赋予古币以新的历史生命。钱币收藏是一种志趣高雅的活动,收藏之道,贵在赏鉴。古人谈收藏的益处:一是可以养性悦心,陶冶性情;二是可以广见博览,增长知识;三是祛病延年,怡生安寿。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钱币收藏活动的经济价值导向也是不容置疑的。钱币收藏者要有一个平常心态,由过去趋利性收藏转到观赏、把玩、研究、交流上来,提高钱币收藏的品位,养成宁静、淡泊的操守,摆脱铜臭的困挠和烦恼,感悟收藏真谛。
现今看来,古钱币价格稳步攀升,钱币收藏市场春意浓浓 尤为火热钱币收藏因其投资小、回报相对较快,很受藏家关注,人气很旺,只要是精品、珍品就能引起买家的追逐,成交相当活跃,其升值潜力也十分可观。钱币收藏的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大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此,仅献本文,以醒新手, 大众收藏者千万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以及研究方向来收藏购买。
中国钱币从夏商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且古钱币种类复杂,按质地又可分为:铜币、铁币、银币、铅币等;按形状分为:铜仿贝、刀布币、方孔圆钱等。中国钱币历史悠久,传承发展和铸造工艺都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起源于夏商之际的海贝应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商代晚期的青铜铸币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早期的青铜铸币的造型大都以农耕工具或刀具为样本,民间俗称这样的钱币为“布币”或“刀币”。真正把中国钱币外形统一成为“外圆内方”鲜明民族特点的是秦王朝,此后两千余年来中国钱币就一直沿着这一定制进行创新发展。由于古币种类数量繁多,且历史久远,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且存世数量有限,收藏并非易事,没有足够的经验和一定专业知识是不行的。提醒新手:决定古钱币收藏价值的主要因素是稀有性、完好品相和美观设计。如五铢钱沿用了几个朝代,存世量大,所以不值钱。又如货币的外形及币面上的书法艺术等也直接决定着古币的价值。另外,留存未经发行的样币,可能仅此一枚,既有时代特征,又品相较好,收藏价值就非常大。收藏千万不能陷入“年代越久越值得收藏”这一误区。
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收藏爱好者来说,应知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仿品。为稳妥起见,起初还是以收藏一些价廉物美的普通币或低档币为宜,既要具有一定的水准,又最好是低价位的真钱。既可养眼,又可收藏。先从价格便宜的五铢钱、北宋钱入手,这些古钱量多价低,赝品少,且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目的是适应一下钱币市场的途径与规律。这个时期万万不可心急,目的仅仅是热身,若急于求成进行大规模的珍稀钱币投资,反而会得不偿失。假如一个从没收藏和投资意识的人,一下子拿出几千、几万元钱去购买一枚珍稀钱币是不现实的。建议初藏者一定要多看实物,多比较,多读专业书籍,多和有经验的藏家交流。先从常见的普通钱币入手,再去涉猎稀有珍品;先收藏易成套的品种,再收藏其他品种。
投资收藏古钱币时,首先要知道收藏理念决定收藏模式。年代并不是决定收藏价值的唯一条件。不论确定何种收藏模式,都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辅助知识。传统的收藏模式----是按照钱币生产年代顺序收藏,需要较多的资金;断代收藏模式----选择某一个或某几个朝代的古钱品种进行收藏,资金要求不高;个性化收藏模式----以古钱字体的风格或古钱面值等为收藏目标则是较为时尚的收藏理念。确定一枚古钱币的收藏价值,应主要从铸造数量、存世量和技术工艺、文献记载以及币材的质地、品相等条件来综合评价。像一些朝代曾经铸造的一些具有封赏、纪念性质的特殊钱币就很有收藏价值。这类钱币比正式用钱币铸造量少、存世量少、珍稀程度高。收藏投资钱币,能保值增值,但前提是要买到物有所值的藏品,若是古钱、银元,一定要防止赝品;若是第一、第二套人民币,则一定要注意品相;若是现代金银纪念币,则要讲究买入价格的高低。
钱币收藏要有目标、有计划。古钱币纷繁浩翰,品种极多,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和较长时间的锻炼。必须根据自己的财力和爱好,有选择地加以收藏,最好是少而精、成系列收藏。购买古钱币一看真假;二看品相;三问价格。要学习掌握购买钱币的交易技巧,发现自己喜欢的藏品时,不要喜形于色,直奔目标,要不动声色,先探问其他钱币的价格,以分散卖者的注意力,然后不经意询问价格,故意把它贬低,把价格侃到最低时再成交。要在收藏中摸索钱币市场的运作规律,趋利避害。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如果你对钱币常识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就犹如盲人摸象,在收藏过程中就会常交“学费”,上当受骗花冤枉钱。这就需要钱币收藏者不断学习有关钱币知识,提高钱币鉴赏能力,了解和熟悉历代钱币的形制、材质和钱文书体的变化,并知晓古今钱币造假制假的种种手法,发现假币的种种破绽。这些经验的获得,要向书本学,向专家请教,在实践中学,多接触钱币实物,细心比较,经常与藏友交流,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并经常光顾钱币市场,拜一些有经验的集币能手为师,了解和熟悉钱币收藏相关的知识。在取得投资经验之后,才可考虑进行大规模的高档钱币投资。稀有古钱币的身价“高贵”,不仅在收藏界是宠儿,在拍卖会上也备受瞩目。高档钱币可首选古泉名珍、现代金银纪念币中的“老、精、稀”品种,也可挑选老银币中的珍稀品种,这类高档钱币每年都能非常稳定的升值,最重要的应该是去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比较熟悉的钱币买进卖出的渠道。为了提高自己的收藏档次和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率,这一时期可多关注各种珍稀钱币的市场行情,但尽量减少多线投资,即使要多线投资,也应该先把自己最拿手的这条投资线做好。方能做一名成熟、理性的投资者。
收藏老银币升值潜力很大。喜欢收藏老银币者,应当对中国近代老银币的发展历史、主要品种、存世数量、价格高低和真伪特点等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其中以辨别老银币的真伪最为重要。因市场上高档老银币的赝品实在太多,应当找准收藏的正确渠道。初涉老银币收藏圈的人,难以全部掌握这些钱币收藏的专业知识,因而宜从一些低档银毫子和价廉物美的普通版“袁大头”、“船洋”等普通银元入手。但投资者在买入时应仔细察看,谨防买进赝品。因为这类老银币的存世量还较多,售价也不高,初涉者比较容易入门。同时还应该购买和阅读一些老银币收藏和鉴赏类书籍,在鉴别老银币真伪时进行比较参考。如能有机会亲眼看到高档老银币实物的话,那对提高自己鉴赏高档老银币的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集币爱好者应学会为自己关注的钱币建立资料库,即掌握相关的钱币拍卖行情,收藏老银币最重要的还需多多实践,只有多实践,哪怕吃几次小亏,也一定会从中积累自己的收藏经验,提高自己的收藏能力。
收藏民俗钱币也有升值空间。民俗钱币古时雅称“花泉”,俗称“花钱”,相对于流通的行用钱来讲,“花泉”的功能只是被用来表示祝福、辟邪、佩戴、把玩娱乐等,但由于其文体和图案不拘一格,工艺复杂,逐渐被钱币收藏家们所青睐。花泉不像行用钱币那样正统、规范,由官家督造甚至皇上亲自审验,它可借助钱币的形制,把古代的思想、艺术、民俗、宗教等都融汇进来,中国古代钱币文化的内涵因此丰富、延展了。多数人重视正统的天圆地方花钱之美,轻视异形花钱之美。比如挂牌类花钱可以表达其它花钱能够表达的一切主题,并且可以用挂部分更多地展现文字或者图案。挂部分的形制、线条、文字等信息可以作为判断炉别的重要依据。还有很多人重视主流的吉语花钱,轻视相对冷僻的宗教类花钱。宗教似乎一直蒙着一层神秘面纱,很多收藏者不愿意去感悟宗教的文化和魅力。中国民俗钱币学会会长陆盺曾说,民俗钱币收藏鉴赏应把握“六品”。一“品”其“形”,如“镂空”把花泉的“形态之美”推向了高峰,汉魏镂空的空灵、简约,辽金镂空的雄浑、富于张力,云炉镂空的繁密、华丽,异彩纷呈,各具魅力;二“品”其“色”,年份越久的传世花泉越需经常盘玩,时间长了,表面可出现如古玉表面的“玻璃光”,亮泽可人。出土的花泉则多色泽鲜亮,红斑绿锈,美不胜收。三“品”其“工”,汉代花泉采用范铸,估计大多为石范、陶范,也有少量铜质花泉祖范,唐代以后花泉采用母钱翻砂工艺,头版花泉线条流畅,笔笔见锋,神态逼真,最值得收藏;四“品”其“义”,也就是解读其记载的古代风俗、文化信息;五“品”其“法”,比如汉魏花泉,形制与行用钱完全相同,图案也基本上是按上、下、左、右平衡布局。到了唐宋,开始讲究布白和章法,为了巧妙处理穿口对画面的影响,需要合理布局,某些线条笔虽断而意要连,空白也要分布适当;六“品”其“味”,即韵味意境,探求其背后内涵。事实上,小花更适合在指掌间把玩。
另外,有一定收藏能力者可收藏稍有档次的收藏类钱币。花数千元,可买一套流通纪念币或第三套人民币纸币(不含“背绿水印”),也可买一套外汇兑换券。花上数万元,可买一些较有升值潜力的第二套人民币,也可关注现代金银币,可买一些1/10盎司熊猫金币、1盎司熊猫银币或价格适中的生肖金银币等等。但应量力而行,要有理智,经得住诱惑,忌头脑发热,急功近利,感情冲动,随心所欲,见啥买啥。钱币造假古今有之,特别是价格昂贵的珍稀钱币赝品更是防不胜防。收藏者如不慎买入假币赝品或遭受价格暴跌的打击,就会造成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后果。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7-6 14:29 , Processed in 1.092665 second(s), 19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